-
黄梅戏女驸马智慧与勇气的传奇故事
作为一名热爱戏曲艺术的观众,我一直被黄梅戏的优美旋律和动人故事所吸引。其中,《女驸马》这出戏剧,以其独特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探讨这出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
黄梅调混搭摇滚贵妇还乡演出
国家一级演员吴琼将于9月24日至25日在深圳大剧院演出时尚音乐剧《夫人归来》。吴琼是“五朵金花”之一,曾出演过《燕凤英》、《太子妃新郎》等经典黄梅戏。音乐剧改编自瑞士著名剧作家迪洛马特的同名名著,被译成多种语言无数次演出。令人惊讶的是,这部音乐剧结合了黄梅、爵士、摇滚、咏叹调等多种演唱风格,以及朝气蓬勃的踢踏舞、黄梅STYLE等百老汇风格的舞蹈。 99%的音乐依然是黄梅戏...
-
黄梅戏鼻祖邢绣娘
邢绣娘:本名秀莲(1749-1818)出生于演唱世家,从小与兄嫂一起出门卖唱,因扮相俊俏,唱腔甜美,出道不久便赢得了“不要钱,不要家,要听绣娘唱采茶”的美誉。邢绣娘出身贫寒自幼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喜爱歌唱,且歌喉婉转,音韵悠扬,她的演唱别具一格,深受民众喜爱,她曾经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并获得了“黄梅名伶”的御赐墨宝。 黄梅县“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和黄梅县几乎人人都是“戏迷”的地域氛围...
-
黄梅戏风雨丽人行启动
12月22日,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徽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安科生物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摄制出品的黄梅戏电影《风雨丽人行》在省黄梅戏剧院天仙配茶戏楼正式启动。集团党委、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梅梅,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蒋建国,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飚,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滨,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宋礼华,安徽电影集团党总支、董事长虞咏...
-
黄梅戏音乐语言的拓展与解放
与形体语言需要拓展与解放的原因相差无几,现代人的听觉水平和欣赏趣味的提高也促使音乐语言的拓展与解放。在这个领域里,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很多,意见很难统一,有一种比较全面的说法我很同意,那就是固守与创新分开两路,有一些观众需要“原汁原味”,那就去满足他们,努力推出传统的腔调。 创新的一路则大胆去闯,不必顾及所有的老观众,而是要用心培养新观众,赢得新天地。这样做的结果会出现黄梅戏的“多元化”...
-
黄梅戏起源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是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一个剧种。它是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所喜爱...
-
黄梅戏角色手势的运用
动作的应用针对不同人物形象又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式。花旦下手要秀丽、温和,除老旦动作比较简单,彩旦动作较随意外,他们的每一动作都少不了指花与圆弧状的几何形。 动作的应用针对不同人物形象又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式。花旦下手要秀丽、温和,除老旦动作比较简单,彩旦动作较随意外,他们的每一动作都少不了指花与圆弧状的几何形,下手时并不是向里或外挽圈,便是向左或向右画圈。随后伴随着手指的圆弧状运行之态...
-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潘璟琍
潘璟琍的唱腔师承其父,运腔吐字均朴实无华,出色而又本色,富有浓郁的安庆地方乡土风味,观众听来亲切悦耳、韵味隽永。她的嗓音纯正、高亢,音域较宽,所以其唱腔常被同行和观众誉为有刚柔相济之美。这一特点在一些现代戏的演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加之她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使其演唱技巧得到较好地发挥。 潘璟琍演戏认真,着力刻画人物,不演“行当”,只演角色。她身段规范,文武兼备。唱腔师从古朴浑圆,委婉优美...
-
黄梅戏表演的时尚化
唱戏的人谈时尚化,在今天也许不合时宜,但不要忘记,就在五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戏曲是非常时尚的艺术品种。 其实,今天戏曲的最大忧患是失去时尚。如果说昆曲京剧等古老剧种还可以用保护民族艺术遗产的方式进博物馆的话,黄梅戏这一类不老不少的剧种理应走向时尚。 当然,走向时尚既不是消灭自我,也不是彻底决裂,而是以黄梅戏等年轻剧种现有的优势做基础,引入时尚概念,与时俱进,让更多的人们喜爱它...
-
黄梅戏表演有什么特性 黄梅戏怎么唱
我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各种不同的地方戏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大家庭,作为深受更多戏迷喜欢的戏曲之一黄梅戏也是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关于黄梅戏的表演形式今天咱们一起深入挖掘一下! 初学黄梅戏的时候,身段功主要学的是京剧,从圆场到手、眼、身、法、步,讲究的是一个“圆”字,很“职业”也很“炫”、很“美”。我们那时天真地以为,学好了这些功夫就可以“天高任鸟飞”地去演戏了。后来一上台,才感到不是那么回事...